修家譜的“老規矩”! | |
發布日期:2019/8/13 13:16:09 | |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內容,具有重要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家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但早期的家譜由國家專門設置的譜局來審查制定的,作用就是將名門望族與其他社會階層區別開來,而那時家譜的作用也只是“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階級工具。
一直到宋代才出現了私修家譜,家譜的功能也相應的變成了“尊祖,敬宗,睦族”的倫理道德功能。
當今,社會上撰修家譜方興未艾。借助修譜東風,傳統的家族又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正能量,有效促進了人際關系的融洽、公益事業的發展、傳統文化的弘揚,等等。
家譜簡單來看雖然只是幾本書冊,但里面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家譜錄入所需要的規則都滿足了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
各家在組織修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給修譜進程帶來困惑和阻礙。
誰來修家譜:自己修還是請人修?
修家譜一般來說是家族里面的人來修,因為自己家族里的人對自己家族比較熟悉,修起來也會得心應手一些,而且請的也都是家族內德高望重的或者文化程度高一些的人來主持修家譜。
同時很多家族也會請當地的修譜師或者專業的修譜公司來幫忙修家譜。修譜師是以前一門特殊的工作,專門幫別人家修家譜。
雇傭修譜師是因為有些家族可能從來沒有修過家譜,覺得自己經驗不足,無法完成這么巨大的項目,那么就會請一個專業的譜師來幫忙。
天下譜局資深修譜專家余信威表示:“以往,修譜師有民間“神匠”之稱,是一份高門檻的職業,需具備較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同時,亦是一份工序繁雜、充滿儀式感的職業,開譜局、布字盤、撿字塊、排字板……但是,復雜的技藝難以滿足當下家文化傳承的需求,傳統修譜師逐漸老去,他們走了,誰來接續?伴隨著聲聲叩問,新一代修譜師應運而生。”
天下譜局是一家依托傳統譜志文化、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從事傳統文化挖掘、開發和傳播的股份制文化企業。公司以姓氏繁衍系統、遷徙尋根系統為文化積累和開發平臺,創建歷史分類信息數據中心,向孝子賢孫提供家譜(含家傳、小家譜、親情譜)、方志、義譜、睦譜、傳記編撰制作,史圖系列產品研發和個性化定制,仿古書籍印裝,數據查詢,尋根及文化禮堂、特色村鎮等文旅策劃服務。在成立后的短短十年時間里,已累計完成企事業單位志書、姓氏家族譜書、個人傳記等十一億多字的編修量,業務已拓展至全國十六個省,涉及姓氏四百多個,在姓氏文化、根文化等傳統文化領域有較高的專業水準及權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家族請了譜匠來幫助修譜,這個家族依然要有幾名家族成員組成團隊,協助這名譜匠。
誰可以被錄入家譜?誰又會被逐出家譜?
首先當家族中有人出生、婚嫁就會記錄進家譜的。一般來說重修家譜的頻率是15到30年左右,在這些年間家族人員的出生死亡等人口變動都有專人記錄。當重修家譜時,這些記錄可以起到查遺補漏的作用。
在很多家族中,對于從家譜中除名一事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在這些家族中,一旦有家族成員犯了嚴重的過錯或者有不當的言行舉止,經過家族內部討論,按照家訓族規的規定,就會把這名家族成員從家譜里面除名。
在古代社會中,這個人的誠信也會因為被家譜除名受到嚴重的影響,這將是他一生都要背負的污點。
女孩究竟應不應該被錄入家譜?
眾所周知,女性在舊社會的地位是低下的,所謂“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直接反映在家譜中,就是附在父親或丈夫之后,無名無號,信息從略。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女性早已從家庭中走出,走向社會,走入自己的事業,和男性擁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利。
而在現代家譜中,女兒們的名字、出生年月和教育信息等生平都會詳細的記錄進家譜里面。
古代嫁入家族中的媳婦們也只是在家譜中錄入其姓氏,不會有過多的記載。但是在現代家譜中,記錄的信息就會比較全面了。
古代家譜中只記錄男性的名字,除了重男輕女、延續香火的封建思想外,還有一點是可以讓家譜只跟著同一個姓氏向下延續,外姓之人無法進入這個家族系統,這樣可以維持家譜世系記錄的唯一性,不會被打亂,于后世查詢本家族而言也提供了相應的便利和可靠性。
一般來說女兒的孩子是要跟隨父親姓氏的,如果在家譜中將女兒一支也一直記錄下去,這個家族的家譜到最后就無法維持在同一個姓氏體系里,同時女兒的孩子也出現在了女兒丈夫的家族家譜中。
這樣就會出現同一個人出現在兩個家族的家譜中的現象,最后會打亂所有宗族體系,失去了家譜最初的意義。
-END-
圖文排版:小譜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您身邊的修譜專家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平臺 ![]()
|
|
[ 上一條]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