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家譜 | |
發布日期:2018/10/20 11:23:49 | |
毫無疑問,家譜是一種文化現象。 在中國,編修家譜在東晉南北朝開始發達起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家譜被視為封建文化而被禁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家譜文化又悄然興起。到二十世紀末,編修家譜已形成熱潮。 家譜文化并非中國獨有,聽說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編修家譜也非常盛行。 過去家譜是對家族繁衍和發展的歷史記錄,實質主要是生命延續的“檔案”。現代動物良種繁育生產管理過程中,建有品種來源檔案。其目的是保證遺傳的科學和繁育的優化。避免近親遺傳是最基本的要求。古人編修家譜的初衷是否有這一想法呢?不管有沒有這一想法,客觀上起到了“檔案”的作用。從古代的家譜里,我們可以看到某家族發展的基本情況。這個家族人種是否優劣的輪廓大致呈現在今人的眼前。 家譜雖然是家族生命延續的歷史記錄,但側面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枝枝葉葉。如家族里出現的名人、能人,一般家譜里都得到了記載。這些名人、能人往往是推進歷史前進的精英人物。所以,從家譜里可以看到某些社會發展的歷史。 由上可知,家譜不僅具有自然生命文化的意義,也具有社會歷史文化的意義。家譜文化是對國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補充。國史和地方志記其大事、全局,而家譜則記其小事、局部;國史和地方志是主桿,家譜是枝葉。還可以這樣說,家譜是國史和地方志的細胞。有了家譜,一個國家和地方的歷史就極其豐富多彩和極其充實了。反之,沒有家譜,國史和地方志似乎是水上的浮萍,很不踏實。 筆者曾看到過兩個報道,一個是說二十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前研究過中國的家譜,另一個是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柴澤民任中國駐美第一任大使,美國人也研究過柴大使的家譜。這說明了家譜文化的重要性。 家譜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承傳媒介,或者說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古代,繼承性最廣泛、最普遍、最強的應首推家譜文化。因為,在過去,不修家譜的家族是罕有的。即使在動亂年代或貧困時候,人們也在積極修家譜。 無疑,家譜里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如關于遵紀守法和遵守倫理道德的規定,對本家族名人、能人、偉人的宣揚等,不僅有益于修養人格,安身立命,成就事業,也有益于激勵志氣,向先人學習,創造出新的業績。 看起來,家譜完全是反映家族的人和事,但家族和民族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包括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很長時間),家族和民族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民族是各種不同家族的融合。沒有家族,就沒有民族。如果每一個家族都得到了振興,那么,這個民族也一定會得到振興。因為任何人的行為都具有社會性,個人創造出的業績必然體現于社會。光宗耀祖,客觀上也為民族和國家爭了光。 家譜文化是連接家族的重要紐帶。通過家譜這個紐帶的連接,會加強整個族人的團結,增強其凝聚力。在落后的時代,特別是在社會嚴重失去公平、公正和秩序的時代,依靠家族團結和凝聚的力量可以解決一些具體困難,從而增強其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家譜文化把家族成員凝聚起來,客觀上起到了把民族凝聚起來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亡國幾多,但家不亡;可以中斷一個泱泱大國的政權,但不能中斷中華民族的文化。固然,其中的因素較多,竊以為家譜文化是一個因素。 今人修家譜,必須樹立正確的家族觀。首先要反對狹隘的家族主義。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國家利益之下,即把民族和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把民族、國家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辯證地結合起來。特別要反對依仗家族力量,橫行一方,恃強凌弱的低級錯誤家族觀,國家要防止基層政權被家族勢力所掌控。不得將家族的規矩凌駕于國家法紀之上。我們主張維護正義、維護公德、宣揚真善美和為民族、國家謀利益的家族文化,主張把家譜作為聯絡親情、加深感情和弘揚先人優秀精神的平臺。提倡族人之間的互助,更要提倡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助。 今人修家譜,應樹立正確的修譜觀,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1)家譜是一種很具體的歷史資料。這樣的資料盡量詳細更好。過去的家譜是比較簡陋和單調的,主要是生命傳承的記錄,且相當粗略。雖有一定的資料價值,但這樣的資料不厚重,不豐滿,科學性和社會性都較弱。在有助于遺傳科學的研究方面應該充實新的內容,如對本家族人種特征、遺傳特征、健康特征、人文特征等進行調查,然后將這些特征概括地記錄在家譜里。無疑,這是研究人類、人種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料。在社會學方面,可以建立家庭小傳。選比較典型的不同生活、不同生產經營方式的家庭(如農民、工人、商人等),扼要記錄他們的生存經歷和相關的社會變遷(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等),這是最真實最原始的可貴資料,這對后來的史家研究前人的生活圖景是多么重要! (2)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修家譜。換句話說,就是站在民間的立場修家譜。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家譜資料的真實性。一切都要從實記錄,避免一時的政治性影響。在有些問題上,政治的東西和實際的東西是不一致的。例如,政治號召(甚至通過法規)做某一件事,但實際上并沒有實行或沒有完全實行。對此,家譜就應當從實記錄。家譜應當作到比國史更真實。家譜也完全可以做到比歷史更真實。對古老的中國歷史,很多專家都感到里面有些虛假的成分,這就是歷史家們在記載歷史事實時受到了政治的影響。所以,編修家譜不應當受到這樣的影響。過去的家譜是受到了政治的影響的。例如,四川清朝人編修的有的家譜中,把明末清初時期四川大量死人的賬都算到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頭上,這顯然有悖于歷史的真實。這種記載法實際上是受到了明清兩朝統治階級的影響。 (3)堅持男女平等。古人修家譜,只記男,不記女。這是極大的缺陷,不僅不公正,也不科學。從遺傳學的觀點看,男女遺傳作用和功能是對等的,是“合二為一”地無窮繁衍。不論男女,都占有父母各百分之五十的遺傳物質。因此,今人修家譜,應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可以提倡女方子女取兩個名字,即一個從母姓的名字,一個從父姓的名字,各自家族的家譜都可以予以記載。 當今興起的家譜熱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從歷史發展的長河看,家譜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產物,它的積極方面和負作用都是突出的,它是有悖與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家譜文化會隨著家族的消亡而消亡,但不是現在,而是在未來。 |
|
[ 上一條] [下一條] [返回] |